English

李约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1999-04-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江晓原 我有话说

李约瑟的不少失误,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他对中国道教及道家学说的过分热爱──热爱到了妨碍他进行客观研究的地步。

他带给中国人的“礼物”就是他的著作中宽广的视野──迄今为止中国自己的科学史专家中还没有人展示过如此宽广的视野。李约瑟著作中展现出东西方文明广阔的历史背景,而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及比较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大众心目中的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

由于多年来大众传媒的作用,李约瑟成了“中国科学史”的同义语。至少在大众心目中是如此。他编写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这部巨著新近的“精彩的提炼”,则是R.K.G.坦普尔写的书《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由国内专家推荐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一部普及读物,其中共举出了100个“中国的世界第一”。

由于中国至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中,科学技术的落后尤其明显,公众已经失去了汉唐盛世的坦荡、自信心态。因此这些“世界第一”立刻被用来“提高民族自尊心、树立民族自信心”。从李约瑟的研究工作被介绍进来一开始,就是按这样的逻辑来认识的:李约瑟作为一个外国人,为我们中国人说了话,说我们中国了不起,所以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媒体描述给公众的李约瑟,影响了公众心目中的中国科学史。

在许多公众心目中,中国科学史,就是搜寻、列举中国历史上各种发明、成就的,是寻找“中国的世界第一”的。

大众心目中的中国科学史又影响了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取向。

海内外许多学者曾指出李约瑟著作中的各种错误,当然这些错误丝毫不能否定李约瑟的巨大成就,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其实,和现今充斥在大众媒体中的往往片面和过甚其词的描述相比,鲁桂珍博士的《李约瑟小传》(张孟闻编《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节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无疑要客观、全面得多。鲁桂珍在《李约瑟小传》中坦言:

李约瑟并不是一位职业汉学家,也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不曾受过学校的汉语和科学史的正规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浩大的学术工程。李约瑟的研究和结论,当然也不可能没有失误。失误本不足怪,问题是我们对此应该怎样去认识。事实上,媒体描绘给公众的李约瑟,是很不全面的。限于本文篇幅,下面仅就一个方面举些例子以见一斑,表明李约瑟还有许多方面未被国内公众所了解。

李约瑟与道教学说及性

李约瑟自号“十宿道人”、“胜冗子”,足见他对中国道教学说之倾心。而道教学说是中国古代对性问题涉及最多、最直接的学说。对于道教的房中术及有关问题,李约瑟长期保持着浓厚兴趣。可能是由于国人对性问题的忌讳(尽管这种忌讳如今已越来越少),不愿意将李约瑟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与性这种事情联系起来,所以李约瑟在这方面的论述一直不太为国内了解和注意。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李约瑟在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时,见到高罗佩(R.H.vanGulik)赠送给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自著《秘戏图考》(EroticColorPrintsoftheMingPeriod,1951年由高氏于东京私人印刷50部),他不同意高氏将道教“采阴补阳”之术称为“性榨取”(sexualvam?pirism),遂与高氏通信交换意见。李约瑟后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述此事云:

我认为高罗佩在他的书中对道家的理论与实践的估记,总的来说否定过多;……现在高罗佩和我两人经过私人通信对这个问题已经取得一致意见。

高氏似乎接受了李约瑟的意见,他在下一部著作《中国古代房内考》(SexualLifeinAncientChina)的序言中称:“《秘戏图考》一书中所有关于‘道家性榨取’和‘妖术’的引文均应取消。”不过在正文中高氏对李约瑟的意见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20年后,李约瑟又谈到高罗佩,以及他自己与高氏当年的交往,对高氏有很高的评价,称之为“除了可敬的亨利·马伯乐(H.Maspero)之外,本学科(指中国传统性学研究)最伟大的学者之一”。

李约瑟说自己“沉迷于道教和长寿术的研究”,这毫不夸张。他热心收集房中术书籍,为在北京琉璃厂“一位出名女老板”那里买到了叶德辉编的《双梅景丛书》而欣喜不已,他称此书为“伟大的中国性学著作”。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关于房中术的章节,主要就是在叶德辉此书所提供的古代文献和高罗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李约瑟在书中讨论了“采阴补阳”、“还精补脑”、“中气真术”等房中学说。他对这些学说持相当欣赏的态度,认为它们“具有很大的生理学意义”。

在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之后,李约瑟继续对性学史保持着浓厚兴趣,不久又“再度投身于这一论题的研究”。他密切注意着这方面新的研究成果,1972年华裔瑞典人张仲澜(JolandChang)《阴阳之道———古代中国人寻求激情的方法》(TheTaoofLoveandSex)一书出版,他在序中对之大加赞赏,热情向读者推荐:

更光亮的明星出现在这片领域,他就是我们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朋友张仲澜。我把他论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的性学著作推荐给不带偏见的读者。由于训练有素,他找到了独特的语汇用以解释现代社会男女以及中国文化在心灵、爱和性方面所显露的智慧。

而张氏的书主要是根据古代房中术文献,结合现代社会情形讨论性技巧的,其中还包括许多他对自己性生活经历的现身说法。

中国古代房中术理论的主旨,不仅仅是帮助人们享受性爱,更重要的是认为房中术是一种健身、养生之术,甚至是一种长生不老之术。道教中的其它许多方术,如导引、行气、服食、僻谷等等,都有类似的主旨,以享受人生,长生可致为号召。对于这一点,李约瑟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信的!他说:

因为中国炼丹术最重要的内丹部分和性技巧密切相关,就像我们所相信的,它能使人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

道教学说特别使他迷恋,因此他脑海中有时浮现出“长生不老”之类的信念,似乎也就不足为怪了。他坚信:“道家有不少东西可以向世界传授,尽管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宗教,道教今天已经垂死或已死亡,但或许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哲学的”。

李约瑟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美好信念走完他的人生历程的。

李约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李约瑟出生于1900年,37岁上就成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生物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成名著作《化学胚胎学》和《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都在40岁前问世。此后他的思想和兴趣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在《李约瑟文集》中文本序言中说:

后来我发生了信仰上的皈依(conversion),我深思熟虑地用了这个词,因为颇有点像圣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发生的皈依那样。……命运使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皈依到中国文化价值和中国文明这方面来。

按李约瑟自己的说法,这“皈依”发生于1939年前后。

自1954年他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此后约20年,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中非常孤立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有李约瑟这样一位西方成名学者一卷卷不断地编写、出版弘扬中国文化的巨著;更何况他还为中英友好和交往而奔走,甚至为证明美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使用细菌武器而奔走,这当然令中国人非常感激,或者可以说是感激涕零。正如鲁桂珍在《李约瑟小传》中所说:“当时中国多么需要有人支持,而李约瑟大胆给予了支持。”

但他对中国文明的热爱既已成为某种宗教式的热情,到时候难免会对研究态度的客观性有所影响。李约瑟的不少失误,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他对中国道教及道家学说的过分热爱──热爱到了妨碍他进行客观研究的地步。而他在给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的英文版序言中竟说:

对于这样一项任务(按指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非常重要的不在于知之甚多,而在于对中国人民及其自古以来的成就怀有满腔热情。

热情的重要性超过了知识本身,若仅就治学而论,后果曷堪设想?

当然,卷帙浩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即使有一千个错误,其成就和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这一点大家都很容易看到。然而李约瑟给中国人民、给中国科学史带来的最宝贵的礼物,反而常常被国人所忽视。

这“礼物”就是他的著作中宽广的视野———迄今为止中国自己的科学史专家中还没有人展示过如此宽广的视野。李约瑟著作中展现出东西方文明广阔的历史背景,而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及比较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李约瑟曾说,要写好《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的著作,应满足如下6个条件:1、科学修养;2、科研经验;3、熟谙欧洲历史;4、在中国人民中生活的体验;5、通晓中国古今语文;6、获得中国学者的良好协助。他本人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这6个条件。而在如今这个浮躁、竞争的时代,再想做到这一点简直就难如登天!老实说,要在中国学者中产生像《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伟大的著作,以我一孔之见,恐怕是许多年之后的事情。

最后我必须直言不讳地说,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伪问题也可以有启发意义)。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景,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自己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领先”又从何说起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